隨著免疫熒光技術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研究人員注意到,熒光顯微照片的分辨率較低, 傳統的熒光顯微鏡使用場光源,因標本鄰近結構產生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擾,使標本中細微結構的成像不夠清晰。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掃描束通過光柵針孔形成點光源,在熒光標記標本的焦平面上逐點掃描,采集點的光信號通過探測針孔到達光電倍增管(PMT) ,再經過信號處理,在計算機監視屏上形成圖像。由于激光光源的光柵針孔和探測針孔對物鏡焦平面是共軛的,焦平面上的點同時聚焦于光柵針孔和探測針孔,進行點掃描時,掃描點以外的點不會成像,經逐點掃描后才形成整個標本的光學切片。
利用高能量激光束將細胞內某一部分中選定靶區域的某種熒光淬滅,然后觀察鄰近相同的熒光標記物重新擴散入該區域的速度和方式,從而分析細胞內蛋白質運輸、受體在細胞膜上的流動和大分子組裝等細胞生物學過程。一般來說,需要用熒光蛋白等標記物標記需要研究的分子,進行細胞轉染表達后再做以上的實驗。
目前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軟件一般均可自動控制地進行定時和定方式的激光掃描,而且由于新一代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探測效率的提高,只需要很小的激光能量就可以達到較好的圖像質量,從而減小了每次掃描時激光束對細胞的損傷,因此,可以用于數小時的長時程定時掃描,記錄細胞遷移和生長等細胞生物學現象。